中国经济面对产能过剩要如何处理(转载)
最近人们对国家调控产能过剩炒的火热,但治理产能过剩却是个伪命题。中国经济的问题究竟是产能总体过剩,还是结构性过剩?中国不存在总体产能的过剩,而钢铁,水泥行业的过剩也只是官方或媒体的说法,那些相关行业从不认为自己的行业过剩,所以他们一直在工作。官方所说的产能过剩,往往是根据统计报表的过剩,但是统计报表所显示的产能过剩往往失真,因为企业会有产能储备的概念,商业讲究淡旺季,经济讲究周期,产能储备往往是为这两者做准备的。比如在中国经济淡季时,产能利用率有个百分之七八十是正常的,这样的话,到了旺季,企业才能开足马力应对需求。企业不仅需要应对每年的经济淡旺季,还要应对大概三年一轮的经济周期,.因此储备产能是必要的。这种理念的不同,也就是企业家和财经官员的区别。统计官员只注重当期,而企业家要着眼并布局长远。
从这个角度看,政府每几年就来一次的产能过剩清理,或许是经济过一段时间就通胀的根源,因为你现在将产能储备都清理掉了,当时看着很不错,供需平衡,但等过两年经济这种供需矛盾马上就显现出来,供应跟不上需求,经济马上就通胀。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2004年4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九部委组成的专项检查组严厉的检查和整治了几家钢铁企业,当时被视作重要调控成果。但想不到的是2005、2006年,2007年就出现了经济的大繁荣,同时通胀结伴而来。假设当时不采取关闭那几家钢铁企业的措施,这些企业建成之后的产能正好在2006年释放,或许也就能成功避免2007年的通胀。所以,经济分析,一定要从长视角分析,而不能拿个标尺去死板地衡量。
另外,每一轮调控“踩刹车”下去,又都客观上会造成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和股市暴跌。这是因为中国采取的往往都是货币政策,也就是紧缩货币,而银行抽紧银根,最先停掉的,必定是中小企业的贷款。因此,大受伤害的,必然是中小企业。
由此而论,中国经济采取货币紧缩的前提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胀。因为出现通胀,就是因为供求不平衡了,产能跟不上了。因此笔者曾提出用供给主义方法来治理凯恩斯通胀的说法。也就是放松货币政策,加大供给,改善供需,但最近的思考发现,还是用凯恩斯主义的方法治理凯恩斯通胀,效果更好。说直观些,就是撤掉一些项目,或阻止一些项目的上马,当然这说的是基本建设项目而非产能项目,这样供需也就平衡了。具体说来就是当中国通胀出现苗头时,可以少批几条铁路,而不是通过货币紧缩,把大批中小企业逼入破产边缘。而在出现所谓的产能过剩时,也不必雷厉风行地去关掉钢铁厂,因为这些都是在下一轮经济周期时避免通胀所必需的产能储备。【源文来自:http://www.chcbe.cn】
https://telegratm.com/tag/%e8%b4%a6%e6%88%b7%e5%ae%89%e5%85%a8/
页:
[1]